腾格里经济技术开发区化工产业发展指引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石化产业调结构促转型增效益的 指导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城镇人口密集区危险化学 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造的指导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危 险化学品安全综合治理方案的通知》《腾格里经济技术开发区 产业布局规划》,为推动开发区现代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提 升开发区化工产业绿色发展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理 清发展思路,明确发展方向,特制定腾格里经济技术开发区化 工产业发展指引。
一、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思想,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着力推进供给侧结 构性改革、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坚持节约资源和保 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 享的发展理念,贯彻实施《中国制造2025》,深入推进化工产 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布局合理化、产品高端化、资源节约 化、生产清洁化”为指导,优化产业布局,调整产业结构,加强 科技创新,建立长效机制,完善行业绿色标准,推动化工产业 绿色可持续发展。
(二)发展目标
全面优化开发区化工功能布局和产业定位,做大做强化工 产业链条,争取将开发区化工基地建成“定位清晰、特色鲜明、 技术领先、创新发展、绿色生态”的国内一流高端精细化工和新 材料产业集聚区。开发区以现有化工产业为基础,发展绿色新 材料产业,完善产业链结构,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优化产业 布局,提升创新能力,完善绿色标准,走差异化、特色化、高 端化的发展路线,打造核心竞争力。
(三)发展原则
开发区化工产业的发展需要充分体现战略性、前瞻性和可 操作性,依托重大项目,发展产业结构紧密、项目布局有序、 绿色生态型化工产业集群。主要发展原则包括:
1、科学发展原则 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战略和发展政策,符合自治区及开发区 经济产业结构调整需求,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投资政策、产业 政策、环保政策;国家淘汰、禁止和限制发展的项目,对涉及 氯气、氨气等有毒气体,硝化、重氮化、偶氮化工艺以及硝酸 铵、硝酸胍、硝基苯系物等爆炸性化学品等高风险项目要严格 控制。新建项目立项前要完成精细化工反应安全风险评估工作, 严格禁止精细化工反应工艺危险度3级以上(不含3级)项目和 光气及光气化建设项目,一律不予考虑。
2、技术先进原则 坚持高标准、高起点,通过引进国内外先进、成熟的相关 产业生产工艺和技术,带动支柱产业的整体发展。重点考虑引 进国际著名跨国公司与国内有实力的企业集团,保证技术、工 艺的先进性,确保生产经营的安全性,优先选择市场占比大、发展前景好、经济效益好、管理水平高的企业,以利于带动开 发区企业发展和保证整体产业经济效益。新建化工项目固定资 产投资额必须在 1 亿元人民币以上,对部分所需投资规模不大, 在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中属于鼓励类以及化工新材料、 高端精细化工、能源和生物化工等项目,以及采取化学方法进 行资源综合利用项目,投资规模限制可适当放宽,但不得低于 5000 万元人民币,此类项目需经化工专家论证,由工业和科技 局牵头环保、应急管理等部门联合认定。
3、系统化原则 坚持外引内联,实施全面系统的产业链接、工艺优化和产 品整合,形成上、中、下游产业间资源优化配置和产品有机衔 接的关联组织体系,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和环境成本;按照一体 化、系统化、国际化的理念,做到资源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 完善铁路、公路和航运集疏运体系,形成高效的物流集散和交 换系统。新建化工项目须达到国内清洁生产先进水平或行业先 进水平,生产过程连续化、密闭化、自动化、智能化。
4、循环经济原则 以循环经济理论为指导,按照统一建设、资源共享原则, 园区内各产业间最大程度的实现原料互供。按照“减量化、再利 用、再循环”原则,采用先进、绿色、适用的技术,全面推行清 洁生产;集约利用资源,完善环保设施,推进过程中资源、能 源的梯级、重复、循环利用,降低消耗;推动行业绿色改造, 淘汰落后技术、工艺和装备,提高中水回用比例和重复利用率, 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和主要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降低污染排放强度;通过绿色发展的政策及市场环境,倒逼企业主动转 型升级,推进智慧园区、智能工厂、数字车间试点示范。建立 能耗、污染排放总量与税收、财政贡献度联动挂钩制度。
二、开发区化工产业发展现状
开发区化工企业主要集中在腾格里片区和葡萄墩片区,已 初步形成以硫化碱、对氨基苯甲醚、硫代硫酸钠、硫化染料等 产品为主的硝系;以二萘酚、吐氏酸、介酸、6-硝基-1.2-重氮氧 基萘-4-磺酸等产品为主的萘系;以 2.4-二硝基氯化苯、2-氯基-4- 乙酰氨基苯甲酸、邻氨基苯磺酸、间苯二胺等产品为主的苯系 等三大系列,初步形成了涉及染料、医药、农药及其中间体、 化工新材料四大领域的现代精细化工产业格局。
(一)发展趋势 化工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产业关联度高、产 品覆盖面广,对稳定经济增长、改善人民生活、保障国防安全 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我国化工产业绿色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清洁油品、低毒低残留农药等绿色化工产品在各自行业中的比 重持续提升,清洁、绿色生产工艺应用逐步扩大,化工园区建 设有序推进。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对生态环保的要 求逐步提高,“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逐渐成为提升核心竞争力 的关键要素,对化工产业绿色发展提出了新要求,也带来了新 契机。
(二)行业形势 近年来,发达国家不断提高绿色壁垒,逐步限制高排放、 高环境风险产品的生产与使用,我国积极响应全球对于高毒、高风险化工的禁用、限用管理措施,农业部等相关主管部门历 年来陆续发布了多项关于禁止和限制使用化工的公告,面对新 情况、新形势,化工产业迫切需要加强科学规划、政策引领, 形成绿色发展方式,提升绿色发展水平,推动产业发展和生态 环境保护协同共进,确保安全生产,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 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
(三)区位条件 开发区总面积 5604 平方公里,位于阿拉善南部,南邻宁夏 中卫市,地处新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节点,呼包银兰经济区西 北部,是我盟东进西出、南连北开的重要交通枢纽。中宝、中 太、包兰、甘武四条铁路在开发区交汇,距宁夏中卫市迎水桥 铁路编组站 14 公里、中卫火车站 10 公里、高铁站 14 公里、中 卫香山机场 8 公里,距银川火车站 120 公里、银川河东机场 127 公里,规划建设的乌力吉至巴彦浩特至中卫铁路、甘武线温都 尔勒图乌兰敖包站至青铜峡大坝站铁路,是西北通往华北、西 南的交通要道。
(四)战略构想 开发区做强做大化工产业,必须充分发挥和维持固有优势, 采取适当措施克服困难和挑战,以现有产业为基础,制定科学 的产业发展战略,补链强链,突出竞争优势和特色化发展。按 照“发挥优势,突出特色,扬长避短,抓住机遇”发展思路,积 极鼓励和引导企业开拓视野,争取国际技术合作,选取国内市 场亟需的产品和项目,发展新型化工产业;抓住当前化工产业 调整的机遇,加快基础原料保障能力建设,完善并延伸现有产 - 6 -业链,将区位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三、开发区化工产业发展重点方向
(一)优先发展绿色新材料产业 新材料是材料工业发展的先导,是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之一,它是具有高技术含量、高价值的知识密集和技术密集的 新型材料,是近年来引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开路先锋,目前, 我国新材料新能源企业占下游各行业的份额比例还很低,整体 自给率仍不高,新材料国产化需求迫切,未来我国新材料企业 成长空间广阔。开发区主要依托现有精细化工基础,逐步进行 由化工原材料、中间体向化工新材料升级转变。
1、主要依托中辰现有间、混硝基苯胺重点向对位芳纶纤维 新材料发展。
2、依托鼎利特种材料重点向化妆品、高强度聚合材料方向 发展。
3、依托亚禾生物植物提取技术,结合开发区特有沙冬青、 苦马豆素等特种植物重点向植物精油提取方面发展。
4、整合开发区及周边工业的盐硝化工、煤化工基础化工产 品,发展有原料基础的工程塑料原料项目,尽可能形成多品种 的工程塑料及高分子聚合物产业。目前,开发区已有及规划建 设的硫化钠、对二氯苯、1,4-丁二醇、已内酰胺、碳酸二甲酯、 对苯二胺等原材料化工项目,开发区可提供给周边工业盐化工 产品液氯、氢气、氯酸钠、盐酸等,煤化工产品甲醇、苯、丙 烯等原材料,充分利用现有化工原料产品,开发工程塑料及高 分子聚合物产业链,如硫化钠和对二氯苯为原材料聚合生成聚 - 7 -苯硫醚(PPS)特种工程塑料,利用对苯二胺和对苯二甲酰氯生 产对位芳纶,利用己内酰胺生产尼龙系列工程塑料,利用双氧 水制取环氧丙烷再制取降解塑料产品,利用对苯二甲酸和 1,4- 丁二醇(BDO)制取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工程塑料, 利用碳酸二甲酯和双酚 A 生成聚碳酸酯(PC)工程塑料,利用 苯系化合物生产己二酸、己二胺等产品再制取聚酰胺工程塑料 等。
5、碳纤维及下游产业功能建设,积极与国内外碳纤维领域 知名可研院所和企业展开合作,切实推进化工原料、原丝、预 氧化丝、碳纤、预浸布等碳纤维生产及初级产品加工的技术进 步,通过消化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和再创新,开发新型碳纤维 复合材料及制品,培植“专、精、特、新”产品,在高档轿车刹 车片、高速列车刹车片、电力输运导线、风力发电叶片、压力 容器、采油抽油杆和基础设施等产品上实现国产碳纤维复合材 料制品的规模化应用,以满足民用、军工、航空航天事业对碳 纤维材料的需求。
6、通过大规模、高水平的有机硅单体项目,发展硅橡胶、 硅油、硅丙乳液及其高档建筑涂料、硅烷偶联剂和气相法白炭 黑等项目,形成较完善的有机硅材料产业体系。
7、以发展高端氟材料产品为目标,通过建设氢氟酸、氟化 铝等大宗氟化工项目,近期重点发展二氟一氯甲烷(HCFC-22)、 二 氯 甲 烷 ( HFC-32 )、 五 氟 乙 烷 ( HFC-125 )、 四 氟 乙 烷 (HFC-134a)、六氟磷酸锂等 ODS 替代品和氟精细化工材料; 远期通过技术升级,延长产品产业链,以上述 ODS 替代品为原料发展偏氟乙烯(VDF)、四氟乙烯(TFE)、六氟丙烷(HFP)、 全氟代丙基醚(PPVE)等氟集合物单体,进而发展高档聚四氟 乙烯、聚全氟乙丙烯、聚偏氟乙烯、氟橡胶等高性能氟材料。 进一步壮大产业规模,突破一批引领产业发展的关键材料和技 术,培育一批具备核心竞争力、创新能力强的骨干企业,力争 建成规模较大特色鲜明、具有区域竞争力的新材料产业集群。
(二)完善做强支柱产业链
1、以现有硫化染料为基础,继续做大做强硝基氯苯——2,4- 二硝基氯苯——硫化染料产业,完善硫化染料品种,开发建设 硫化深兰、硫化墨绿、硫化红、硫化灰等新型硫化染料品种, 完善开发区硫化染料产品种类,满足市场对不同硫化染料的需 求。同时积极引进和扩大金黄 X-GL、红 3R、桃红 FG、翠兰 GB 等阳离子染料和硫化还原黑、硫化还原草绿、靛蓝等还原染 料等新种类染料产业项目,特别是引进环保型、高档次、特色 化的染料产品,打造多元化染料生产基地。
2、充分利用内蒙古锦洋化学工业有限公司水合肼产品的技 术优势和市场基础,依托周边园区丰富的液氯、烧碱以及来自 合成氨产业的尿素资源,扩大水合肼产能,重点发展水合肼在 发泡剂行业的应用领域。重点围绕水合肼——发泡剂——PVC 深加工树脂产业链,逐步扩展水合肼在医药、农药方面的应用 领域。在 AC 发泡剂项目基础上,重点发展苯磺酰胺、4,4-氧代 双苯磺酰胺、氨基胍碳酸盐等新型发泡剂产品;医药和农药方 面可发展肼苯哒嗪、双肼嗪、噻二唑、氨硫脲等医药中间体和 叶枯灵、氨基三唑、甲肼等农药中间体产品项目,形成专业化 水合肼精细化工产业集群。
3、以现有盐硝资源、苯为原料生产的硫化碱、对(邻)苯 二胺、对氨基苯甲醚等化工原发展农药、医药、橡胶助剂等终 端产品,利用开发区周边地区丰富的甲醇、氯气、盐酸、氨等 基础化工原料,集约化建设一批硫酸二甲酯、硝基甲苯、硝基 苯胺、氨基酚、氯甲苯胺等农药、医药、橡胶助剂生产原料产 业项目,进而发展二甲基硫醚、2,2-硫代双乙醇、氯甲苯胺、甲 硫醇等高端精细化学品,推动开发区精细化工产业不断向终端 产品发展。
(三)做好存量企业改造提质增效 对于生产规模小或者产品、工艺技术和装备属于产业政策 限制类的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扩大规模或技术改造调整结构, 提升档次。确实缺乏竞争力且不具备兼并重组、改造提质条件 的,引导其退出。
四、保障措施
(一)开展专业化、精准化招商
以国际化视野谋划规划开发区化工园区产业发展,积极开 展全球化合作,加强开发区化工产业链发展的分析,根据产业 规划和产品路线,积极搜集世界500强企业、跨国化工50强公司、 央企和大型民企中的行业龙头资料,了解企业发展情况,瞄准 代表行业先进水平的企业,通过外引内联在全球范围内高密度 开展专业化、精准化招商,推进产业链“强链”、“补链”工作。
(二)创新驱动,全面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1、推进创新体系建设。
完善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的创新机制,坚持自主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鼓励采用新的技术原理、新设计构思及新工艺装备,提高化工 产业集成创新能力。加强技术创新平台建设,推动产学研战略 合作,联合建设研发中心、产业技术联盟等技术创新组织,充 分发挥科研院(所)校的智力优势和科技支撑作用。
2、鼓励企业技术创新研发。
支持企业大力开发具有自主品 牌和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构筑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 主的新优势,全面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3、大力鼓励技术改造。把技术改造作为推进化工产业优化 升级的关键环节,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改善生产环 境、提高产品质量、促进节能降耗,增强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 的竞争力。大力鼓励引进先进工艺技术,通过生产规模的大型 化、产业链的一体化,利用规模效益增强产品定价权、降低生 产成本、提高产品附加值。
(三)严格行业准入政策
1、严格执行项目入园评估审核制度,对入园项目进行综合 评估,新引进的化工项目必须符合国家、自治区、全盟最新产 业导向政策及开发区产业布局要求,重点引进高附加值(低能 耗、占地少、三废少、价格高)、市场占有率高、小品类的终端 产品。
2、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坚持“高技术、高产出、高效益、 低污染、低能耗、低风险”的项目选择原则,坚持与开发区总体 规划和区域功能定位、与自治区产业结构调整相适应的原则, 实现土地集约使用,提高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水平,对项目的投资强度、产出、税收、能耗、安全、环保要求等制定严格准入 指标,低于指标的项目不予引进。
(四)推动园区智能化改
1、积极推进园区 5G、工业互联网建设,鼓励电信运营企 业联合重点工业企业开展“5G+工业互联网”典型工业应用场景 与融合发展示范。加速形成高速、泛在、融合的基础网络设施, 提升信息基础设施的硬件服务能力。推动园区建立网上交易、 仓储、物流、检验检测等公共服务平台。
2、整合园区各有关部门的业务数据,建设园区公共基础数 据库,强化标准及接口建设,与入驻企业实现数据共享。以提 升园区本质安全和环境保护水平为目的建设智慧园区,建立安 全、环保、应急救援和公共服务一体化信息管理平台。
3、推动园区内企业生产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引 领工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选择一批标杆企业,加快数字 化改造,争创“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鼓励企业运用互联网、 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信息技术,推进装 备、生产线、生产车间、产品链的改造提升,全面提升工业数 字化、智能化水平。鼓励新建项目建设数字化、智能化生产线。
(五)加强安全生产管理
1、加强园区整体安全防控。
定期进行整体性安全风险评估, 对化工园区内危险物质实行总量控制,降低园区的总体风险。 实施分区域封闭式管理,避免无关人流车流进入精细化工区, 降低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及危害后果。
2、加强源头安全管理。
认真组织实施化工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职业病防护设施“三同时”,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 进行安全设施设计,组织建设项目施工和竣工验收,提高安全 水平。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行政许可条件,认真审核,严把安全 生产准入关。对不符合安全生产标准、隐患整改不到位的,一 律不予安全生产行政许可。
3、加强事故隐患排查治理。
各化工企业要采用危险与可操 作性分析等风险评估方法辨识、排查安全风险,完善风险排查、 评估、预警和防控机制。落实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实现事故隐 患自查、自报、自改的闭环管理,确保隐患及时消除。扎实推 进危险化学品领域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按照企业定期 上报自查结果、监管部门随机抽查的模式,对企业安全隐患进 行动态监控、管理。
4、严格作业现场安全管理。
各化工企业要加强作业现场的 安全管理,特殊作业要严格执行《化学品生产单位特殊作业安 全规范》,履行作业审批手续,落实专门监护人员,对特殊作 业和外包作业推行第三方服务机构把关的专业化服务。要落实 对承包商的管理,严格资格审查,加强过程管理和考核评估, 对承包商的安全生产实行统一协调和监督管理。
5、加强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
加快化工企业安全生产 标准化提档升级,对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后运行质量差、经复 核不满足达标条件的,一律降低标准化等级或取消标准化企业 称号。
6、完善化工园区水、电、汽、污水处理。
公用管廊、应急 救援设施等公用工程配套和安全保障设施,实现基础设施、公用配套设施和安全保障设施的专业化共建共享。
(六)强化环境保护监管
1、坚持绿色发展。
以绿色发展为导向,以持续改善生态环 境质量、保护公众健康为核心,以污染防治为重点,完善环境 保护设施,系统管控污染源头,防范环境风险,推进环境管理 系统化、科学化、法治化、精细化和信息化。推进资源能源利 用效率,提升副产、废弃物资源化再利用率及环境安全性。
2、强化“三废”处理处置与排放监管。
严格废水处理与排放, 推进化工企业生产废水分类收集、分质处理。强化废气排放控 制,对废气源进行摸底调查,建立挥发性有机物产品、工艺等 治理档案和排放清单。规范危险废物处理处置,按照“减量化、 资源化、无害化”原则对危险废物按其性质和特点分类收集、包 装、贮存、转移、处置,强化危险废物安全处理和资源化综合 利用,避免二次污染。鼓励企业自建危险废物处理设施,厂内 应设置符合要求的危险废物贮存设施,危险废物的转移和处置 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对危险废物产生量大、超期贮存严重 且无安全处置途径的企业,实施限产、停产、关停。
3、强化排污实时监控。
企业应依法开展自行监测,安装或 使用监测设备应符合国家有关环境监测、计量认证规定和技术 规范,保障数据合法有效,保证设备正常运行,妥善保存原始 记录,建立准确完整的环境管理台账,安装在线监测设备的应 与环境保护部门联网。
4、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绿色生态园区。
遵循减量化、再利用 和资源化三原则,通过有效的集成手段,将园区内的物质流、 能量流、信息流等进行合理匹配,使资源发挥最大效用,最大 限度实现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建立废物和废旧资源的处 理、处置和再生产业,从根本上解决废物和废旧资源在全社会 的循环利用问题。
(七)提升应急救援能力
1、完善应急救援机制。
各企业应当将厂区内涉及的化学品 品种、特性、分布和应急处置方法等基础信息向所在地公安消 防、应急管理、环保等部门备案。健全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应 急管理体系,完善应急救援协调联动机制,提高应急处置效率。
2、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
要按规定配备应急救援人员和 装备设施,鼓励和推动各企业建立专业的应急救援队伍。应当 建立企业专职消防队的企业,要按规定建设消防队、配备相应 救援人员和装备设施。优化、整合园区内各企业专业人才、救 援装备、灭火制剂等资源配置,建立消防安全区域联防联勤组 织,定期开展安全互查、互宣、互援活动。
3、完善事故应急响应系统。
编制园区总体应急救援预案及 专项预案,保障公共应急物资储备,建立专业应急救援队伍, 定期开展应急演练。园区管理机构应当严格执行24小时应急值 守。建成园区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提升应急救援能力。完善应 急疏散引导标识设置,确保疏散人员在事故状态下能尽快通过 疏散通道到达疏散场地。
阿拉善腾格里经济技术开发区党政综合办公室 2022 年 3 月 31 日印发
上一篇:《腾格里经济技术开发区化工产业项目准入禁、限、控目录》
下一篇:新材料产业(陶瓷)